药学通讯2012年10期
药 学 通 讯
Communication of Pharmacy
5357cc拉斯维加斯药剂科主办 2012年10月第10期 总第112期
*精神药物讲座 *
碳酸锂的临床应用
常用的抗躁狂药是碳酸锂。锂是微量元素,为一价阳离子。自然界中无游离锂,因此实际指锂离子或锂盐。20世纪40年代,Cade首次用锂盐治疗躁狂症成功,60年代Schou通过大量研究,改进了锂盐治疗方法,此后被广泛应用。目前药用制剂主要为碳酸锂片剂及胶囊,此外尚有枸橼酸锂糖浆、醋酸锂和溴化锂等。其他用于躁狂症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(如氯丙嗪、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等)、抗痉药(如卡马西平、丙戊酸钠等)、钙离子拮抗剂(如异搏定等),但按其主要用途划分,均不应归类于抗躁狂药。
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
口服易吸收。Tmax2~4h,T1/2为12~24h。达到血清稳态需经5~7天,脑脊液达稳态浓度则更慢。锂离子不与血浆和组织蛋白结合,随体液分布至全身,各组织浓度不一,甲状腺和肾浓度最高。脑脊液浓度约为血浓度一半,在口服后24h才达高峰。锂在体内无代谢变化,95%由尿排泄,少量从粪、汗、唾液和乳汁排泄。锂的肾廓清率颇稳定,为15~30ml/min,老人可低至10~15ml/min。在近曲小管与钠被竞争性重吸收,故排泄速度与钠盐摄入量有关。摄入钠盐过多,锂盐排泄增加;摄入钠盐过少,锂盐排泄少,血锂浓度上升(表3-10)。
表3-10 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
达峰时间(Tmax) 2~4h
表观分布容积 0.79±
蛋白结合 0
代谢物 0
半衰期(T1/2) 22±8 h
血浆清除率 0.35±0.11 ml/(min·kg)
经尿排泄 95±15%
有效血清锂浓度 0.6~1.2 mmol/L
中毒血清锂浓度 1.4mmol/L
(1)作用机制尚未阐明,主要研究有:
①锂经离子通道进入细胞,置换细胞内钠,引起细胞兴奋性降低。此外,锂的许多化学性质与钙和镁离子相似,或许可取代钙和镁的某些生理功能,如影响钙离子调控的递质释放与影响镁参与的cAMP生成等。
②抑制受体效应。情感性障碍的NE-ACh 平衡假说认为,如果NE能系统功能亢进,引起躁狂,如果ACh能系统功能亢进,引起抑郁,锂治疗能减少Ca离子过多流入细胞,因而拮抗ACh能系统功能亢进,逆转抑郁。长期锂治疗能抑制NE能和ACh能所调节的三磷酸鸟苷与G蛋白结合,因此发挥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。
③锂能抑制中枢NE和DA释放并增加神经元再摄取,这与TCA作用相反。TCA和ECT均可引起β受体功能下调,这有赖于5-HT系统功能健全。锂能加强5-HT功能,对β受体也能有直接下调作用,提示锂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发挥抗抑郁效应。
④cAMP和磷脂酰肌醇(PI)属第二信使系统。很多激素与神经递质通过cAMP作用于靶细胞发挥作用。cAMP在腺苷酸环化酶(AC)催化下由ATP生成。锂对AC有抑制作用,并可优先抑制脑中肾上腺素敏感性AC,从而产生抗躁狂作用。锂也影响肾、甲状腺的AC,这与副作用有关,如引起局限性肾单位萎缩或间质性纤维变性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。因新型抗抑郁药罗列普拉(rolipram)为选择性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(PDE)防止cAMP灭活,使cAMP含量增高而有抗抑郁作用。有人提出抑郁症第二信使失衡假说,认为抑郁症是第二信使cAMP和PI二个系统不平衡所致。cAMP系统功能亢进,PI系统功能相对减退导致躁狂,反之导致抑郁。锂抑制AC,减少cAMP生成,可治疗躁狂。此外,锂抑制肌醇-1-磷酸酶,减少4,5-二磷酸磷脂酰肌醇(PIP2)生成,下调PI系统功能,利于抑郁症的防治。
(2)锂的适应证:为各种躁狂症。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均有预防作用。也用于分裂心境障碍、精神分裂症伴兴奋冲动或攻击性行为。锂盐的疗效一般认为:单双相中以双相较好;发作频繁,如快速循环型效果差;40岁以下效果好;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阳性病史者好;既往用锂盐有效者较好。
口服:小量开始,治疗量为500~2000mg/d,维持量为500~1000mg/d,分2~3次饭后服。约一周后见效,故开始可并用抗精神病药,以控制兴奋症状。可用氯丙嗪或氟哌啶醇口服、肌注或静脉点滴给药,一旦症状减轻可改口服。也有人提出氯氮平并用锂盐疗效明显,推测可能为治疗作用互补及部分副作用互相抵消所致,如锂盐的烦渴、多尿、稀便等副反应可被氯氮平的流涎、便秘等中和;而氯氮平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为锂盐引起的白细胞增高所补偿。对首次发作病人应维持治疗至少6个月,多次发作病人应长期维持治疗。锂盐的治疗安全指数低,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,故治疗时应监测血清锂浓度。应在末次用锂12h 后,抽血检测。开始每周查1次,第4周后每2周1次,第8周后每月1次,必要时应随时查。血清锂有效浓度0.6~1.2mmol/L,维持治疗0.4~0.8mmol/L。1.4mmol/L为有效浓度上限,超过此值容易中毒。但因个体差异大,应将实验室数据与临床观察结合考虑。老人应减量,血锂浓度为0.4~0.8mmol/L。红细胞锂检测价值待考。
(1)锂盐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多尿、烦渴、体重增加、认知问题、震颤、镇静或嗜睡、共济失调、胃肠道症状、脱发、良性白细胞增多、痤疮及水肿。锂盐并用抗精神病药,可增加发生药源性恶性综合征的可能性。这类病人的恶性综合征的病例报告,大多数发生于高血锂水平且伴脱水的病例,见表3-11,应用锂盐治疗的禁忌证见表3-12。
表3-11 锂盐的不良反应
呕吐、腹泻 + - +
手细颤 + + -
手粗颤 - - +
多尿、烦渴 + + -
体重增加 - + -
甲状腺肿 - + -
粘液性水肿 - + -
呆滞、困倦 - - +
眩晕 - - +
构音不清 - - +
意识障碍 - - +
心力衰竭 3 急性心肌梗塞 3
室性早搏 3 病理窦性综合征 3
心脏传导障碍 2 缺钠或低盐饮食或脱水 3
重症肌无力 3 妊娠头三个月 3
禁止与 ECT并用 3 帕金森氏病 2
癫痫 1 小脑疾病 1
糖尿病 1 甲状腺功能低下 1
溃疡性结肠炎 1 牛皮癣 1
老年性白内障 1
(2)锂盐治疗的注意事项:
①应作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,肝、肾功能和血、尿常规。若条件许可,应作甲状腺功能、血液生化(如钾、钠、血糖)及心、脑电图检查。
②调整剂量的依据为年龄、体重、机能状态、病情、不良反应和血锂浓度。
③增量宜缓,最高治疗剂量不宜超过2~3周。嘱病人进含盐饮食,多饮水。
④血锂浓度与锂中毒有线性量效关系,血锂浓度大于1.4mmol/L可以中毒,1.5~2.0 mmol/L为轻度,2.0~2.5mmol/L为中度,2.5~3.0mmol/L为重度,大于3.0mmol/L危及生命。老年或易感病人0.5mmol/L即可出现中毒症状,故应密切观察。早期征象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厌食等消化道症状,继而出现肌无力、震颤、共济失调、嗜睡、意识模糊或昏迷。一旦发现中毒征象,应立即停药,注意水电解质平衡。用茶硷和甘露醇利尿排锂,必要时行血液透析。
⑤告诉病人及家属锂的副反应、早期中毒症状及预防,以便及时发现,及时处理;
⑥应严密观察锂盐并用抗精神病药时的相互作用(如锥体外系副反应,意识模糊,定向障碍,以及恶性综合征的征兆),尤其在合并用药的起始阶段。
⑦锂可从乳汁排泄,使婴儿产生锂中毒,故服锂妇女不宜哺乳。
⑧酒精、镇静药物、某些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,可增强锂的镇静作用,引起过度镇静或精神错乱。退热药、利尿药、泻药可使体液及血钠减少,导致血锂浓度升高。降压药、甲基多巴可使血锂浓度降低。锂因减少细胞内钾可能加强地高辛毒性,与奎尼丁并用,可产生心搏停止或传导完全阻滞。锂盐与氯丙嗪合用可降低氯丙嗪血浓度,这可能与碳酸锂延缓胃肠排空,而增加氯丙嗪在胃肠道降解有关。